【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藝術鏡頭 】社區街頭攝影師和民間記者 Miles Yuen 袁家俊:留不留住都要好好記住

我們很高興邀請了社區街頭攝影師和民間記者 Miles Yuen 袁家俊 與我們分享他使用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藝術鏡頭 後的感想。他認為靜觀拍攝社區和跟街坊店主交流是一個療癒的過程,他同時帶著攝影行善理念以影像和文字為自己重視的香港藝文和社會議題藝術發聲,為自己重視的地方和人帶來正面的影響。一起來看看他的作品!

Hello!歡迎來到 Lomography 網上雜誌,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吧!

Hello Lomography 讀者你們好,我是社區街頭攝影師和民間記者 Miles Graphy 影留,我平常喜歡以相片和文字記錄舊區、藝文、老店、招牌同鄉郊,過去亦有獲邀在英國、加拿大、澳門和香港展出作品以至擔任攝影比賽評審。

攝影理念上我著重以攝影行善 (Photography For Good)。我過去曾自發為受收地影響的亦園村非原居民和業務經營者策劃展覽,聯合村民和紀錄片製作團隊合資一起在鄉村舉辦活動,成功引起媒體關注和公眾參與。同時,我亦曾獲邀飛往孟加拉為救援行動義務拍攝、並將攝影作品和服務慈善義賣,以籌款支持巴基斯坦和香港的基層人士以至澳門傷殘弱能兒童。攝影以外我是從事社區發展同社會創新工作,攝影同社區工作都讓我有一個好的身份介入同回應社會議題。

©️ @miles.graphy |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藝術鏡頭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攝影的?

自 2010 年起,家人送了相機給我便開始了玩攝影,當時也是去旅行、行山和聚會才會拍攝,直至大約 2018 年才鑽研和認真攝影,也自那年開始才開設了社交媒體專頁公開分享作品、多看和多跟本地和外國攝影師交流,並多留意攝影書和比賽得獎作品,以擴闊自己在攝影創作上的想像。

©️ @miles.graphy |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藝術鏡頭

社區街頭攝影對你而言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對我來說,社區街頭攝影著重決定性瞬間和紀實,希望讀者看到攝影作品時可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人和社區事物的連結所帶來的溫度,以產生共鳴或是勾起回憶。帶著這個想法和信念去拍攝,令我在拍攝時更細心專心觀察街坊的一舉一動和周遭環境,著眼於當下,放下工作和日常生活上所帶來的情緒和壓力。拍攝後,我會在自己和對方的舒服的情況下交流,從中更了解香港呢個地方、對方和自己,亦能從對話中獲得力量和意見。這題材對我來說是一個攝影療癒的過程 ( 觀察 > 拍攝 > 交流 > 得著 ),讓我對香港更有感情和歸屬感,並想給予回饋。就自己重視的香港藝文和社會議題用影像和文字發聲,分享自己的想法,跟有需要的人士同行,為自己重視的地方和人帶來意義,帶來影響。

©️ @miles.graphy |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藝術鏡頭

可以跟我們分享一次難忘的攝影經歷嗎?

難忘的攝影經歷是這個星期一連六日記錄厦村鄉約甲辰年十年一次太平清醮。因自己本身也有關注北部都會區或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擔心十年後因發展和村民各散東西,這傳統文化習俗便會因而消失。因此,我決定請假早起也要去好好記錄。還記得第一日凌晨 5 多便到達醮壇,原打算記錄取水淨壇儀式,但因第一次記錄的我零經驗,所以在不懂跟車和無自備單車的情況下完美地錯過了第一個儀式。幸運的是,在等待期間,我跟原居民聊了起來,從中得知厦村收地情況和安排。還記得有位村民毫無顧忌跟我分享獲賠數億的時候我有點嚇到了,一來是因為原居民和非原居民在待遇上的差別,二來是對方不擔心人生安全告知我他們的「身家」。後來更感動的是碰到相熟的亦園村非原居民們,他們分享了過往的自身經驗、最新日程表、8 號風球下的儀式安排,讓我成功做好了記錄,也感受到了村民的窩心和體貼,意想不到是可以跟原居民和非原居民們一起吃盆菜,了解他們對太平清醮以及收地的看法。最後一日的化大士我們等了約 3 小時到凌晨一點左右才進行,在等待的過程中跟前輩和後輩攝影師交流,有趣的是因為傳統習俗的關係我們不能講出姓名,所以我們展示攝影專頁的名字介紹自己,也很開心聽到屢獲攝影比賽獎項的前輩欣賞我的作品創意並表示記得我的專頁,也樂見有拍風景的後輩攝影師對傅統文化也有興趣,還記錄了半天!

©️ @miles.graphy |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藝術鏡頭

這次的拍攝主題

這次的主題是帶一支藝術手動鏡頭走遍港九新離島區,主題圍繞著自己喜歡記錄的招牌、老店和鄉村等香港文化原素去拍攝。因今次是使用藝術鏡頭拍攝,所以我有了一個靈感,想挑戰在一些 IG 例位或旅遊景點嘗試用多一點創意拍攝。因此,我嘗試了使用鏡頭的不同散景效果,並以雙重曝光效果令作品更富藝術感。拍攝的靈感主要來自於自己在社區以至對人的觀察,有感受時便按下快門。

©️ @miles.graphy |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藝術鏡頭

這次拍攝最喜歡的照片

兩位遊客在維港看海吹風,感受到他們喜歡香港也喜歡彼此,所以便配上了 ICC 的 Love Hong Kong 燈光做了雙重曝光效果的創作,表達我心中對這對戀人的感覺。

©️ @miles.graphy |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藝術鏡頭

你通常使用什麼攝影器材拍攝?

主要是一機 ( SONY A7IV 無反相機 ) 三鏡 ( SONY FE 24-70mm F2.8 GM II, SIGMA 24-70mm F2.8 DG DN Art, TAMRON 70-180mm F/2.8 DiIII VXD ),近遠都拍到,而且對焦追焦的速度也很快。

©️ @miles.graphy |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藝術鏡頭

你這次使用了 Lomography 的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藝術鏡頭,有什麼使用心得嗎?

哈哈,其實我也是手動鏡的初學者,這次是我第一次用手動鏡記錄社區,所以就不便建議啦~ 但可交流下心得 ( 大家看完相片和訪問也歡迎 IG DM 我交流互相學習喔 ) !以近一個月的手動鏡攝影體驗,我覺得這支鏡頭十分輕巧,有 3 個散景效果 ( Soft, Classic, Bubble ) 是頗特別的~ 如想手動對焦更精準地對在攝影主體,不妨使用峰值對焦,看看主體是否已有峰值顏色才拍下,如想對焦更精準,不妨用峰值對焦拍攝後再放大相片看看有沒有失焦,並按需要作進一步的手動微調對焦。

©️ @miles.graphy |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藝術鏡頭

未來在攝影方面的計劃?

未來想繼續以攝影行善 ( Photography For Good ) ,繼續就城市發展議題和有需要或基層人士以藝術發聲,深入記錄和研究自己生活的北部都會區,希望影像、訪談和文字能讓部分具特色和價值的歷史建築、傳統工業、文化習俗、香港製造產品、老店和小店,在發展的同時得以保留承傳以至保育活化。即使最後也有機會因發展需要、經濟考慮或安全原因等原因而需拆卸舊建築,那些工廠和老店需被逼結業而不被保留,我也希望影像和文字可讓公眾和下一代好好記住北都發展前的街景和特色文化。

除此之外,我最近也跟香港法定機構和社福機構簽訂了合作,未來會以攝影記錄還留下來的香港藝文和特色,並一同推廣讓更多人記住新舊共融和匯聚中西文化的香港,同時結合攝影和身心靈元素培育新一代攝影師,以影像探索社區和自己,並一同策展讓公眾更了解青年的感受、需要和想法。


感謝 Miles 的用心拍攝與分享!也感謝他幾年來用攝影行善,好好紀錄了香港獨特的街景和特色文化,為社區做出貢獻。Miles 提到「留不留住都要好好記住」,希望他在攝影上的理念和作品能繼續為香港帶來溫度,讓公眾和下一代能好好記住本地的特色文化!歡迎到我們的 網上商店 查看更多,也歡迎到 Miles 的 Instagram 了解更多他的精彩作品!

written by kawai21 on 2024-12-04 in #making-a-moment

Nour Triplet V 2.0/64 Bokeh Control Art Lens

傳承傑出科學家 Ibn al-Haytham 的理念,這款獨特的藝術鏡頭專為全片幅無反相機上控制球面像差而設計,讓你成為真正的光學大師。

更多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