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oGraflok 4x5 大片幅相機專用即影即有機背】 攝影師聶三拍攝大片幅的心路歷程:懷着將大片幅攝影傳承下去的好心態

在眾多攝影類別之中,大片幅攝影被視為入門門檻很高的一項興趣:已停產的大片幅相機、昂貴的正片、未知的成像,一切都令人們對大片幅攝影感到卻步及迷惘;然而總有人憑着一股衝動和好奇心一頭栽進這個大片幅的世界,在寬闊的大片幅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 這一次,我們邀請到攝影師 聶三 來使用 LomoGraflok 4x5 大片幅相機專用即影即有機背 並和我們分享他拍攝大片幅的心路歷程。而 聶三 作為孜孜不倦的大片幅愛好者,先破前人陳舊的固有觀念,後立自己傳承大片幅的好心態,懷着信念一直把大片幅拍好之餘,將大片幅攝影延續下去。

© 聶三 | LomoGraflok 4x5 大片幅相機專用即影即有機背

Hello 聶三!歡迎來到 Lomography 網上雜誌,請自我介紹吧!

大家好,我是聶三,是個業餘攝影師(笑)。

© 聶三

能分享你的攝影故事嗎?何時開始使用大片幅相機拍攝?

因為好奇,外型復古,想體驗傳統的古老相機和拍攝感覺,還有我好喜歡背光看正片的底片;當時有一個攝影朋友同我講,拿 4 張 6X7 合拼,那為何不直接拍一張 4X5 大片幅呢?經他講解完什麼是大底機,初步了解後,我就問 「咁有無咁大張正片的?」 他笑說當然有,4X5,8X10 都有正片,而且拍大底很多時都是用正片呢, 我就是這樣才跳進大片幅的坑(笑)。

© 聶三

記得一開始使用大片幅相機,大約是 2011 年吧,最初只是在網上爬文找資料,再由 ebay 上買相機,還記得第一次就買錯了一部 3X4 的型號,並非 4X5,後來才買到了一部 Speed Graflex 4X5 回來邊學邊實驗,因為它有最高 1/1000 的焦平面布簾快門,有很大的換鏡彈性。

最初落坑,自然會好奇地試很多古怪的鏡頭,當時不停在網上看外國的攝影師試各種鏡頭,自己又走去實驗下,把古老銅鏡,航空鏡頭,投影機鏡頭都放上去試一次,有些自己買回來,有些就問朋友借來試。雖然沖菲林的費用很高,加上會有失手時候,但依然樂此不疲。

© 聶三 | LomoGraflok 4x5 大片幅相機專用即影即有機背

另外因為自己有一定的工藝手作能力,那時我曾迷上了一部 1904 年生產的古老型號,是英國牌子 Sanderson 相機,我在網上拍賣找回來一部比較便宜但有損毀的,寄到後,花了幾日時間拆開清潔,維修破損部份,把跟機的片夾改裝為現世代大底菲林用(因為那些年是用一片片的玻璃乾板作為菲林的),再重新組裝翻新之後帶出外拍攝,沖曬出菲林時那份滿足感非常難忘。

© 聶三 | 聶三自行維修的古老機

記得剛入門那時沒有什麼人可以教自己使用大片幅相機的技巧,最初我連菲林如何入進片夾都未識,唯有自己看網上資料,也有試過向一些攝影發燒友請教,有些很樂意講解,但不知為何在大片幅的圈子中,普遍都是遇上老前輩,一聽到我們沒經驗的走來涉足大底攝影,就一副 『你浸多幾年攝影才來學大片幅吧」 的模樣,他們見到這種 「後生一輩」 走來玩大片幅相機,總喜歡用很資深的心態去勸退新手,給人覺得只接觸過輕便菲林相機的攝影愛好者沒資格踏進大底攝影這個領域。

其實大底攝影說穿了不就是攝影的其中一種,只不過所使用的器材,鏡頭,拍攝步驟和技術,與一般輕便卷裝菲林相機不同,反而在輕便相機未面世之前,大片幅相機才是傳統的攝影器材呢。我覺得正因為這樣,才令大片幅攝影越來越少眾,老化。

這次很開心能夠請你使用 LomoGraflok 4x5 大片幅相機專用即影即有機背 ,你用它拍攝了些什麼呢?

這次主要是拍攝人像,也有幾張暗室靜物,和貓咪。本來人像拍攝是在戶外的,不過比較難試驗多重曝光,所以就改在影樓中拍攝多重曝光作品,因為使用腳架的原因,處理重曝構圖時反而比較輕鬆,只要輕輕移位就可以了。

© 聶三 | LomoGraflok 4x5 大片幅相機專用即影即有機背

這次我們邀請你試用 LomoGraflok 機背,可以和我們分享下你 LomoGraflok 4x5 大片幅相機專用即影即有機背 的使用體驗嗎?作為 4x5 大片幅相機用家,你覺得 LomoGraflok 即影即有機背 有什麼優點或者拍攝心得嗎?

其實早在 LOMO 未推出 LomoGraflok 機背之前,我已經試過把舊版的 Lomo instant back 手動即影即有背,改裝成 4X5 機背使用,不過這次就更方便了,因為是電動背,出菲林時可以避免舊版機背,手搞動時速度太快或太慢出現的橫痕,而且 Instax Wide 菲林是窄身菲林,並不能用盡全個 4X5 機身的構圖玻璃,LomoGraflok 4x5 大片幅相機專用即影即有機背 有貼心地追加修正對焦平面的構圖框,所以在構圖時不怕計錯位置,反而要留意如果用家玩一些影像覆蓋範圍不足 4X5 的鏡頭時,就需移軸一下,把鏡頭中央,對正焦平面修正構圖框的中間,整體感覺上,比自行改裝的 4X5 即影即有背更加方便。

© 聶三 | 用 Lomography 上代機背拍攝的相

而且說真的,早年有多種給大片幅相機使用的即影即有菲林都停產了,例如 3X4,4X5 的 Packfilm(撕拉片),反而 8X10 的 Polaroid 還有貨,所以 Instax Wide 菲林可說是現存最便宜又最大張的 4X5 機體用即影即有了,有了 LomoGraflok 即影即有機背 令用家們多了一個理想選擇。

大片幅即影即有相機對很多人來說都難以駕馭且很難作為隨身機拍攝,儘管如此,它對你來說又有甚麼魅力嗎?

至於便㩦性,我有帶著 4X5 相機去北海道、東京、柬埔寨和奧地利,回國內旅行,當然我會帶最輕的便當型木製相機,因為金屬機身大底機太重了,不過當沖了菲林是看著那張大大的正片,就值回票價,不會後悔。

© 聶三 | LomoGraflok 4x5 大片幅相機專用即影即有機背

知道你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人像攝影,為什麼選擇拍攝人像作品呢?

其實我在學習拍攝前,是畫畫的,那時不想畫靜物,就選修了人像素描,離開校園後學習攝影,很自然就是拍攝人像了,加上我十分喜歡說話交流,覺得影人比較適合自己。

© 聶三

由於新手不太熟悉 LomoGraflok 專用即影即有機背 ,請給 LomoGraflok 初次使用者的一些使用上的建議吧!

當然先了解大底相機的全個操作流程是必需,而且最好有實際拍過大片幅菲林,沖過出來成功的經驗,這樣用 LomoGraflok 會快速上手。

如果相反沒有經驗的新手直接就是用 4X5 相機加 LomoGraflok,就倒轉想法,以 LomoGraflok作為影 4X5 菲林前的入門練習之選,新入門,自然拍攝失敗機率也多。

要知道現在的 4X5 正片隨著菲林漲價,動輒五,六百元一盒(10 張或者 20 張,視乎牌子),還未計沖菲林錢,未沖出來都未知成敗,改用即影即有雖然比 4X5 正片細張很多,但勝在 「即看」 結果,立即修正錯誤,入場費比正片要便宜,交起 「學費」 來也沒有那麼燒錢。

給新手入場的建議,本來想打一大堆,記得對焦時要用 LomoGraflok 提供的修正焦平面構圖膠框,插入 LomoGraflok 時小心別推郁了機身,關好鏡頭才拉插刀,才好按快門。
但這些又好像是操作基本須知所以不如改為講一個親身試過的趣事:

當年去奧地利旅行帶了 4X5 相機,目的為拍一些大大張的正片風景留念,我帶著部便當型木製摺合相機順著行程走到那裡,就街拍到那裡,當是隨身相機的心態去影,回來後有人評論 「你用大底相機影建築物,唔 Tilt / Shift 咁影嚟仲咩,不如唔好用?」雖然這個功能的確係其中一個大片幅相機的能力,但有誰說指定要用的?不用移軸功能影建築物就不能拍攝大片幅?難道去旅拍因行程有限時間,就一定要慢慢調節移軸才可以拍嗎?

很多攝影愛好者有誤解,以為用大底機就一定好專業,要好繁複的操作才可以,其實新手入門有入門的玩法,大片幅一樣可以輕輕鬆鬆地對好焦按快門,純粹享受拍攝樂趣的,影人又得影風景又得,不要讓那些前輩,或聽上去「好專業」的話語影響了。

一般人買部專業級相機,就要用盡全部相機功能?不拍片就不能用旗艦機?別講笑了,你拿部 4X5 大底成功拍到一張測光正確,對焦準的相片,技術層面上都勝過一個買旗艦數碼相機開全自動了,難道你會笑對方 「買專業機用 Auto Mode?咁不如唔好用?」

© 聶三 | LomoGraflok 4x5 大片幅相機專用即影即有機背

非常謝謝聶三接受我們的邀請,期待能看到你的更多大片幅作品,若想知道更多關於聶三的影像,歡迎到他的 Insatagram 並且與他聊聊!

written by daioiyiu on 2023-09-07 in

更多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