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菲林攝影分享】一個充滿魅力的城市-Claudia 在香港

早前,我們邀請了 Claudia( @claudia_2018 )為我們分享她使用 LomoChrome Purple 紫色負片 拍攝的作品。那時候,發現她原來也有到訪過香港玩。因此,今天我們再請來身為台灣人的 Claudia 分享她對香港的想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Credits: claudia_2018

有關香港

「這次是第二次到訪香港,為了一覽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所舉辦的 Art Basel( 瑞士巴塞爾藝術展 ),與另外兩位好友互相喬了休假一起去了總共三天二夜。不過光是在展覽上就花了足足一天!其他時間就在當地小旅行,隨意走走逛逛,以及尋覓必吃的口袋名單。」

Credits: claudia_2018

好玩的地方

「這次我們去了 PMQ( 元創方 )區域,感受到在地年輕人的創意與活力;去了一間位於 118 樓層高的酒吧 OZONE,看了酷炫的空間設計與厲害的夜景;在進出入都十分神秘、內裡卻充滿藝術氛圍的 Bibo 餐廳喝茶聊天;跟風散步到很有特色的塗鴉街壁畫前朝聖拍照,附近的藝廊也有我們的足跡;另外還吃了心心念念的港式料理,蘭芳園的早餐、多士、不同家販售的絲襪奶茶、叉燒飯、撈麵、豬仔包、甜品等,也體驗到常常與陌生人併桌的樂趣。

雖不算吃遍大江南北,但在我心目中香港一直是『美食』NO.1 的地方!即便身在台灣也時常尋覓有什麼港式餐廳,連一般的飲料店只要放上港式厚奶之類的就能輕易讓我光顧;也曾遇過在一間港式料理店吃到一半被採訪,甚至還曾懷疑過香港:『他們到底有沒有不好吃的東西呢?』。(結果這樣一想,現在就又好想吃啊~)

不過我覺得最好玩的,還是在一路上見到的街景,從中感受到香港的生活與人們的步調,而且因為多用徒步,每天我們都走到腳痠或者起水泡,甚至需要一邊相互扶持打氣:『加油,快到啦!』沿路上嘻嘻哈哈的都是我們的笑聲,樂此不疲。」

Credits: claudia_2018

台灣跟香港的相同或差異之處

「台灣和香港都使用繁體字,但卻因為習慣與用法不同而時常看不懂,比方說餐館的菜單,明明拆開來的每個字都會念,組合起來竟完全不知道是什麼而苦惱;飲料的話若是冷飲,在台灣會講「冰」的,像「去冰」就是不加冰塊,而且冷、熱都一樣價格;在香港就會是「凍」的,而且價格也較高,非常有趣!

其二就是招牌,香港跟台灣一樣都有各式各樣的招牌,不過香港的招牌對我來說則非常巨大、突出,也感覺很有份量,許多是誇張的立體並延伸到馬路中央的,有時抬頭看到的天空都是招牌。並且隨處可見施工,尤其用的是傳統的竹製鷹架,也跟我們普遍用的金屬鷹架很不一樣。」

Credits: claudia_2018

「此外,在香港的感受就是密集,但在有限的空間裡,每個人彷彿又能找到共處和包容。感覺香港人們的步調也頗快,像走路的步伐、說話速度、上菜、或處事的效率等,也感覺他們蠻勤奮並且認真生活的。」

Credits: claudia_2018

更多心底話

「香港雖然地狹人稠、交通也很便捷,但總是覺得即便是四天也都逛不夠啊,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建議可以多待久些,細細地品嚐這個轉角處處充滿魅力的城市,坐個叮叮車看看沿路的風景,會看到很多在地鐵上看不到的景象;來到這裡也不需要忌口,就把減肥之類的囑咐全給他拋下再說吧!」

Credits: claudia_2018

「最後,太喜歡街景的我,除了影像之外還想跟大家分享我的新創作《 一步一繪 》。這裡皆以手繪的方式,將所有到訪過並令人喜愛的景象、文化、庶民生活等,逐一新增,未來也會有香港篇!雖然平時有些忙碌而產出緩慢,不過熱衷於此的自己可是非常期待呢!喜歡的朋友也歡迎關注支持,或者分享你所喜愛的景色予我,將來也 #有可能畫到你家 喔!」

Credits: claudia_2018

本篇訪問謝謝 Kamie 的邀請(愛心)!

昔日訪談:
【本地底片攝影分享】攝影是活著的痕跡—Claudia × LomoChrome Purple

按此欣賞 更多 Claudia 在香港拍的相片。


感謝 Claudia 的分享!想欣賞更多她的作品,不妨追蹤她的 LomoHomeInstagram

written by Ka Sim Lam on 2019-06-07 in #culture #people #places

未有留言

更多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