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ogue 生活: Severin Matusek 談底片與相機功能

5

漫遊者 Severin Matusek 回憶起去年夏天的旅程,以他的第一身經驗細說一部簡單不過的隨拍相機 (Point & shoot camera) 與傳奇的 Leica 的異同。旅程過後,他反思著一些問題,希望大家能一起討論!

按此觀看原文 | Click here to read the original

去年夏天,我帶著 Leica CL 到意大利旅行,那時只是買了不久,我便隨即被它那晶瑩剔透的鏡頭 (Leica Summicron 40mm/2.0) 迷住了,還有那精巧的手動功能實在叫眾人擊節讚賞。不幸地,某人把我放著 Leica 的行李掉到地上,而它也報銷了。那次我沒有帶其他相機,而我也不能接受手提電話拍出來的照片。

碰巧朋友 Irene 在她媽媽家中的書架上,發現了一台舊相機,她不太喜歡攝影,所以便把那相機給我,試試能不能用好了。我看著這台相機,心想,這是個很有趣的實驗吧。那是 Panasonic 在 1990 年代初的產品,黑色的機身很輕便,用一夥電池供電。配備自動對焦功能、電動變焦、自動測光、自動閃燈,還會自動過片,基本上這相機與一般小型數碼相機的功能不相伯仲,唯一不像的就是這台仍用底片。我問自己:為何要用這台相機呢?

在旅程中,只要我記起在褲袋裡有這部黑色膠相機,也會拿來隨拍。事實上我也只能「隨拍」,它沒有給我其他選擇的機會(因為它的全自動功能已經替我做了一切選擇了)。不過拍出來的照片也還滿意的,看得出與數碼照片明顯不同,那是 Analogue 的味道,在任何小型數碼相機的身上也找不到的。

如果這台 Panasonic 相機與小型數碼相機的功能相約,只要它是用底片的(相對於數碼的 CCD 來說),便已經截然不同。看著照片,已知這麼想是絕對沒錯的。微粒與發色都是我熟悉不過的 Agfa Vista 400 。就以這張照片為例:

底片捕捉了那刻漂亮的光線,顏色鮮艷亮麗,海水的那片藍是 Agfa Vista 底片獨特的標記。其實很難用數據去說明 Analogue 照片的特性──然而我相信大家也認同底片的暖和、色調與艷麗,與數碼相機拍出的的冷調是兩碼子的事。

可是我們喜歡 Analogue 攝影就只是因為用底片拍嗎?這是我很認真地在問自己的問題。我相信相機功能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旅程中使用 Panasonic 相機,效果不俗,但我拍時連一點興奮的心情都沒有。這相機已替我下了一切決定,同時也決定了甚麼才是好照片(銳利與曝光準確),我沒有空間去嘗試其他方式去拍攝──這是 Analogue 攝影叫我著迷的一個重點。

回過來看看我的 Leica CL (在它上天堂之前),下面的照片就是用這部 Leica 拍的,用了相同的底片 Agfa Vista 400 。

如果我沒說,你可以分辨兩台相機的分別嗎?第二張與第一張有甚麼不同?這張可以用全自動的 Panasonic 拍,無需用上全手動的 Leica?

放大來看,的確看得出鏡頭上有分別, Leica 明顯比較銳利,是拜其優質的鏡頭所賜。但我還看出另一個分別:我與這照片的關係與第一張不同,因為我需要調較相機的一些功能,去拍攝我想要的對象,這更像是屬於我的照片。與對象距離有多遠是我決定的,光圈快門是我決定的,還有何時按快門、捕捉哪個時刻也是我決定的。儘管 Panasonic 相機的自動對焦已很高速,但仍有幾微秒的延遲。因為它的全自動功能,我覺得所有人拍的,與我拍的也會一模一樣,是相機在拍照,而我只是意外地按了快門的一位──每當拿起 Leica時,我覺得是我在拍照,相機是輔助的角色。

最後,我相信相機功能是決定性的因素,不只是著眼於拍出來的效果,更是如何使用相機的過程。相機與它的功能決定了我能調較的範圍(光圈、快門、鏡頭等),在這些範圍內,我可以盡情發揮創意,也可使用那些功能來助我獲得想要的畫面。反過來說,越自動與預設的功能,越限制了我的空間。

用 Panasonic 相機永不會拍出模糊與失焦的照片,因為它根本不容許我這麼拍。另一邊廂, LOMO LC-A+ 也沒有如單鏡反光機或連動測距相機(如 Leica )般的手動功能,它只有四個對焦距離可選擇,而且也如 Panasonic 相機一樣是自動測光。但我終究是喜歡 LOMO LC-A+多於這台 Panasonic 。

為甚麼呢?兩台相機有甚麼分別呢?是因為它們的功能嗎?還是你拍的那個時刻是重點,而相機只是次要?如果是,不同的相機會引發不同的拍攝環境嗎?相機有「性格」嗎?拍攝氣氛取決於你與相機的關係嗎? Analogue 與數碼又會如何?你認為呢?

written by severin on 2010-08-06 in #lifestyle #film #analogue #functions

5 個留言

  1. ericeast
    ericeast ·

    心態上的不同
    DC上有LCD screen,對攝影者來說是一種依賴,
    構圖在攝影過程中變相比例佔重,
    畫質也同樣因為電腦處理而提昇。
    LC-A+等這些簡單的菲林相機,
    所著重的不再是拘泥於構圖和相片質素,
    而是接下快門的那刻,
    未必是為了要拍出美麗的相片
    (當然,有誰不希望拍出美麗的照片,但這個不是按下LC-A+快門的主要目的),
    而是為了要去記下那一刻的時間,
    將來看到照片時,幫助我們對按下快門的一剎那所進行中的事有所紀錄。

  2. ericeast
    ericeast ·

    今時今日要拍到好的構圖,漂亮顏色的照片,一點都不難,
    數碼相機和圖像處理軟件越來越容易指向這個目標,
    但是拍得出能讓人感動的照片,並不在乎於器材。
    正等如近日某大DSLR的廣告:
    先進科技+種種器材,要再加上 "your sense",才能拍到好的照片。

  3. ericeast
    ericeast ·

    咦...
    離題了...

    個人認為,
    和相機溝通也很重要,
    習慣了使用才能得心應手。

    而且即使兩部都是底片相機,
    LC-A+早就被標籤為用作don't think just shoot的snap用相機,
    而且不是一部力求完美的相機,
    也容許有人為錯誤地拍攝(如:失焦),
    加上玩味較重,讓使用者會多加嘗試,
    這一切都令拍攝者對當時接下快門的印象更加深刻。

    拍照本身不就是為了要記錄事物、時間,
    並加深記憶的印象嗎?

  4. tattso
    tattso ·

    Just different intention behind the viewfinder. I used to be mad about composition and all that, in some ways I still do. Like last night roaming the city at night shooting with my Lubitel, that's when I am intending to frame the city in nice composition. On the other hand, I hardly even look at my viewfinder anymore when I shoot with my LC-A+ because I intend to snap random photos. Some argue you can do the same with a digital camera, which is mssing the point. A simple analogue point and shoot can truly allow you to shoot without thinking and concern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and can often produce photos that reflects this lifestyle.

  5. ericeast
    ericeast ·

    totally agree with tat!

更多有趣的文章